一些城市垃圾分类遭遇瓶颈

2022-04-08 14:20
“指尖上的环保”公益活动是生态环境部直属机构中国环境记协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IPE)在2018年启动的环保公益活动。活动旨在号召广大社会公众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2020年4月,为响应国家提出的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中国环境记协、IPE和万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随手拍点亮小区垃圾分类”公益活动,活动重点是观察城市主城区社区垃圾分类情况,2021年4月,这一活动已延伸到全国27个重点城市。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活动累计收到公众晒图超137万张。涉及北京、杭州、上海、成都、广州等309个城市。其中,垃圾分类晒图5万余张,涉及280多个城市的逾2.5万个小区。

为精准了解不同城市、不同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识别问题所在,协助城市管理部门改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IPE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开发了城市垃圾分类指数,并发布了《垃圾分类指数(GSI)及2021城市评价报告》(以下简称《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显示,在多数城市,垃圾分类的定时定点投放原则在社区普遍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居民自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较低。《评价报告》显示,22个城市总分平均值仅为22.5分,绝大多数参评城市的社区垃圾分类实际表现不佳,城市垃圾分类工作遭遇瓶颈。

生态环境部宣教司宣教处处长凌越在《评价报告》的发布会上表示,垃圾分类主体是社会公众,公众环境意识、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垃圾分类实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规模和社会影响。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指出,垃圾分类指数是“双碳”战略背景下,生活领域尤其是公众消费端现状的象征。他说,实施垃圾分类能够推动公众践行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消费,实现减量化;通过减量推动资源回收再利用率,减少对生产端的需求;强化公众环境责任意识等作用。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建议,还在寻找实现垃圾分类路径的城市应从顶层设计着手,落实《‘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积极推广撤桶建站、定时投放和监督指导等行之有效的分类投放模式,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效果。

此外,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陆继军、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元喜、同济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杜欢政、清华大学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建国等也提出他们的建议。